xuufo学习网高中高二高二地理备考:常见的16种地貌总结六

高二地理备考:常见的16种地貌总结六

2020-06-25 15:20:02高二357

  【导语】免费汇集整理《高二地理备考:常见的16种地貌总结六》,以及的高考备考资料,有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文综、理综复习学习资料,复习讲义、听力材料、作文素材,历年真题试题下载及答案解析,完备的资料库为广大考生提供全面的备考参考。


  

  
  
  

  14、重力地貌gravitationallandform


  

  坡地上的岩体或土体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发生位移所形成的地表形态。由于坡地重力所移动的物质多为块体形式,故又将这种移动称为块体运动。按运动方式分为:崩落、滑动、蠕动3类。形成的重力地貌类型有:①崩塌,又可分为山崩、塌岸和散落而形成的不同形式的崩塌地貌。②滑坡。③蠕动土屑。④土溜,又分为冻融土溜、热带土溜。有时也将山地沟谷中的泥石流列入重力地貌。实际上,它是重力地貌与流水地貌之间的过渡性地貌类型。地表风化松动的岩块和碎屑物,主要在重力作用下,通过块体运动过程而产生的各种地貌现象的总称。其过程分两类,一是突发性过程,时常造成灾害;一是非灾变性缓慢过程。产生的地貌现象是:上部山坡物质不断被迁移,使山坡逐渐后退;山麓就近接受缺乏分选的碎屑堆积,减缓坡度;整体山坡形态随二者而不断变化。重力地貌类型分为侵蚀类型和堆积类型,前者以陡崖为主;后者主要有倒石堆、石流坡(岩屑坡)、滑坡台阶、滑坡鼓丘、泥石流扇、泥流阶地和石冰川等。原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指各种风化作用生成松散的风化层和岩石风化裂隙,岩体结构面发育程度与产状,地形形态,水活动浸润作用降低岩土强度与休止角,侵蚀、潜蚀与溶蚀作用产生临空面而增加岩土剪力、震动等。它们随各地自然条件变化而不同,故重力地貌有一定的区域性。人为因素指各种经济活动破坏斜坡自然稳定态。重力地貌普遍存在,甚至存在于海底。因其具有一定的环境效应,包括突发性灾害地貌过程和地表沙石化,故受到人们的重视。因重力地貌的发生存在变形时间效应,故具有可预测性。中国成功地预报了1985年6月12日湖北秭归新滩大滑坡。


  

  15、黄土地貌loesslandform


  

  发育在黄土地层中的地形。黄土是第四纪陆相黄色粉砂质土状堆积物,占陆地面积的1/10。典型的黄土地貌有以下特征:①沟谷纵横、地面破碎。中国黄土高原沟谷密度达3000~5000米/平方千米,10000米/平方千米。沟谷下切深度为50~100米。沟谷面积占流域面积的30%~50%,有的达60%以上。地面坡度>15°的约占黄土面积的60%~70%,<10°的不超过10%。②侵蚀方式独特、过程迅速。侵蚀营力有水、风、重力和人为作用。作用方式有面状侵蚀、沟蚀、潜蚀、泥流、块体运动和挖掘、运移土体,其中潜蚀作用可造成陷穴、盲沟、天然桥、土柱、碟形洼地等“假喀斯特”地貌。黄土抗蚀力极低,侵蚀速率为1~5厘米/年,个别沟头可达30~40米/年,甚至一次暴雨冲刷成一条数百米长的侵蚀沟。③沟道流域内有多级地面。各流域的分水岭为第一级;降低60~80米为第二级;再降低40~60米为第三级。一般第一级地形面的黄土地层层序较完整;第二级地形面离石黄土上部地层较薄,以致消失;第三级地形面多只有马兰黄土堆积。第二、三级地形面分别构成谷地,第三级地形面以下为现代河谷。沟道流域黄土地貌层状结构是黄土地貌发育历史过程的记录。黄土地貌类型主要有:①黄土沟间地。包括黄土塬、梁、峁、墹地、坪地、洑地等。顶面平坦宽阔的黄土高地称塬。长条状的黄土丘陵为梁。沟谷分割的穹状黄土丘为峁。老沟谷(距今约10万年形成)中由黄土堆积成的平坦谷地称黄土墹。为沟谷分割后的平地称黄土坪。沿沟呈条状分布的破墹地称地(有的称壕地)。②黄土沟谷。有细沟、浅沟、切沟、悬沟、冲沟、坳沟(干沟)、河沟等。③黄土潜蚀地貌。地表水下渗对黄土进行潜蚀,使土粒流失(包括机械与化学作用),引起地面崩塌,形成黄土碟、黄土陷穴(有漏斗状、竖井状、串珠状)、黄土桥、黄土柱等。黄土地貌是黄土堆积过程中遭受强烈侵蚀的产物。有纯自然过程的侵蚀(即古代侵蚀)和人为因素参与的侵蚀(称现代侵蚀)。如何减少侵蚀,充分利用黄土土地资源,改造黄土地貌是十分重要的任务。目前的主要办法是:控制水土流失;因地制宜地利用与改造;始终注意保持黄土地区生态系统的平衡。


  

  16、雅丹地貌


  

  中国内陆荒漠里,有一种奇特的地理景观,它是一列列断断续续延伸的长条形土墩与凹地沟槽间隔分布的地貌组合,被称为雅丹地貌。上世纪初中外学者进行罗布泊联合考察时,在罗布泊西北部的古楼兰附近,发现这种奇特的地貌,并根据维族人对此的称呼来命名,再译回中文就成了“雅丹”。雅丹在世界上许多的干旱区都可以找到,在中国也并不仅限于新疆。从青海的鱼卡向西通往南疆的公路沿途非常荒凉,在南八仙到一里平公路道班之间都可以看到“雅丹”,是西北内陆的一片“雅丹”分布区;但新疆的雅丹地形分布最多,除了罗布泊和古楼兰一带的雅丹外,克拉玛依的“魔鬼城”、奇台的“风城”等也都是典型的雅丹地貌。雅丹的形成有两个关键因素。一是发育这种地貌的地质基础,即湖相沉积地层;二是外力侵蚀,即荒漠中强大的定向风的吹蚀和流水的侵蚀。干旱区的湖泊,在形成历史中往往包括反反复复的水进水退,因而发育了上下叠加的泥岩层和沙土层。风和流水可以带走疏松的沙土层,对坚硬的泥岩层和石膏胶结层却作用有限。不过致密的泥岩层也并非坚不可摧,荒漠区变化剧烈的温差产生的胀缩效应将导致泥岩层最终发生崩裂,暴露出来的沙土层被风和流水带走,演变为凹槽状;依然有泥岩层覆盖的部分相对稳固,形成或大或小的长条形土墩,雅丹地貌的形态逐渐凸现出来。


  

  形成雅丹的外力因素,一般认为是强大的盛行风在起主导作用,但这并不是单一的主导因素。比如在阿奇克谷地东段的三陇沙雅丹,其走向是南偏东,与盛行的西北风向垂直,而与山地洪水流的方向一致,这就说明在这一片雅丹中,洪水起了主导作用;另外有的雅丹,是风和流水共同作用形成的,比如龙城雅丹。

再来一篇
上一篇:高二地理:水库和沼泽水的开发意义 下一篇:高二地理:如何正确计算时区
猜你喜欢